关灯 护眼 字体:

第113章 乡试3

送由誊录所,誊录官用朱笔将考生试卷誊抄。

    考生原卷被称为墨卷,誊抄官誊抄为朱卷,两份卷子送由校读官校对,确认无误后,方才可送至内帘。

    及至此时,外帘官的工作方才结束,接下来忙碌的便是内帘官。

    乡试阅卷是分房阅卷,以五经分房。

    卷子按考生本经分到五房,由房考官阅卷。

    此次参加乡试的考生有三千多人,单单第一场每人就有七篇文章,一共有两万多篇文章需考官们阅览。

    而从开考到放榜,留给考官们的阅卷时间只二十天,房考官们看完一篇文章,若不行,就丢弃于桌下,此为落卷。

    若觉得极好,便在卷上写下一个“荐”字,此乃称为荐卷。

    相比与《诗》等考生众多的房,《春秋》一房的答卷要少许多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负责《春秋》一房的房考官卫揽春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,一篇接一篇地看着,桌子底下的卷子也越发多起来。

    深夜,卫揽春双眼已是疲倦不堪,他放下答卷,揉着双眼,心中却是深深叹口气。

    此次的解元怕是又要落在另外四房了。

    哦不,应该是三房,《周易》和《春秋》可谓半斤对八两,都是没多少士子择其为本经,即便择了,也读不明白。

    光是他落下的这些卷子就让卫揽春颇烦躁。

    《春秋》已多年未有解元诞生了,更莫说会元、状元等。

    士子文章再差,该阅览的卷子就该好好看。

    卫揽春喝了口早就凉透了的茶,再埋首于答卷之中。

    当他再次拿起一封答卷,粗略扫了一眼,便不自觉“咦”一声,目光重新扫回来,逐字细读。

    待读完,他脸上已尽是喜色,当即就在文章上面写了个大大的“荐”字,还要在一旁写上自己的名字,又给同房的其他考官看。

    一时间,《春秋》房一派喜气。

    “或许此次乡试,我们《春秋》一房也能争一争解元。”

    “此文章甚好,还需再看看其他文章。”

    有时考生临场发挥,能写出远超自己才学的文章,可其他文章就不行了。

    众人便将那人的七篇文章翻出,待看完,《春秋》一房的房考官们纷纷在此卷上写了荐,往副考官处送。

    待副考官看到一排“荐”字时大吃一惊。

    能到他这处的荐卷,需至少两名房考官签字方可,如此便可保证到他面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